主数据●缘起

2019/03/20      3833 文章来源:优百

导读】

主数据目前已经被绝大多数企业和社会组织所接受,就企业层面而言,主数据是用来描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核心业务实体的数据,比如组织机构、员工、产品、物料、供应商、客户、银行账户等;它是具有高业务价值的、可以在企业内跨越各个业务系统被重复使用的数据,并且存在于多个异构的应用系统中。

目前大多数文章引入主数据时,直接是从介绍定义开始的,但正如声音的本源是振动,热力来源于摩擦,探求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更好的理解事物。本文作者试图从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的角度来解释主数据的起源。是为“主数据*缘起”。

【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迄今为止,一共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引起了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电力的发现和使用引起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先后出现了信息技术、能源、新材料、空间、生物等新兴技术,引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其中尤以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最为显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传统的师徒制、作坊制等生产组织形式随之解体,工厂制出现,使得一个企业能够更多地占有社会资源和更有效的组织资源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的来临,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研发等职能更加细化和深化。电力革命到来,社会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社会生产组织形式进一步演化,一些企业逐渐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深化经营,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出现。作者认为,大型跨国集团的出现,是主数据出现的第一个原因。

【主数据出现】

可以做这样的试想,一家煤炭采掘厂商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和技术实力的增强,开始进行垂直整合,先后兼并下游的化工生产,钢铁生产等企业。同时集团出于本身的业务需要及风险的分散化要求,又进行了多样化经营,成立或兼并建筑安装、物流、金融服务和诸如医院、物业,技术开发等服务性等企业。煤炭厂商也逐渐脱离出来,另成立更高一级的组织,也就是集团公司。专注于集团化管理和控制,其管理下的企业越来越多,生产分工也越来越细致,煤炭、钢材、化工产品、机械装备等物资产品在集团内部形成了错综交叉的物资购销关系和物料流转模式。当然除了物资,员工、组织机构、合作伙伴也出现了流动和共用的需求,如员工出现跨公司调动,客户和供应商出现重合,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财务管控和核算要求,统一会计科目表也显得更为重要。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之后,信息技术崛起,各个企业开始使用ERP这样的信息化工具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如企业的组织部门设置、员工资源,物料资源,合作伙伴等资源,但信息化技术发展是不均衡的,最早出现的是作业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软件,后面才逐渐出现针对其它各种业务的管理软件,如CRM、MES、SRM等,事实上,国内的用友、金碟等起先就是做财务软件起家的,后面才有其它各种专业化的软件。这些专门针对不同业务的应用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信息化逐渐呈现出细化深化,条块化的特点。

【主数据管理诉求】

对于这家集团企业而言,各自建立的信息化应用软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自的管理能力,但这种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数据资源管理层面,出现了以下弊端:

1. 各信息化应用都有自己的数据定义、分类、数据模型及编码方式,数据不统一,为数据整合,信息化深化应用带来不便;

2. 数据标准不统一,同一实体在各个信息化应用出现不同定义模式,导致数据歧义,重复,难以整合数据资源;

3. 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息化应用和管理组织,数据长期由各自系统定义,数据量积累导致数据治理成本高企;

4. 没有统一的数据集成方式,导致数据交互渠道错综复杂,影响信息化应用效果及信息化实施效率。

正是由于这样的弊端,集团公司决策层在整合资源、进行分析决策时,要对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导出和整合,还要进行手工比对、甄别和调整。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在这种管理诉求下,集团开始将整个集团范围内的一些核心的数据资源,诸如组织机构、员工、物料、产品、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会计科目等资源单独抽离出来,进行单独的管理,这就是主数据,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主数据管理才更加变得独立和显性化。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生产组织方式演化,信息技术的出现,是主数据出现的直接原因,但从本质而言,三次科技革命从不同的角度为主数据加了一把火,主数据终于破壳而出并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单独的信息化应用,在当今的企业信息化应用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